安卓系统老杀进程,应对频繁杀进程的解决方案

小编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手机里装了那么多应用,每次打开时,感觉就像是从冬眠中苏醒过来。其实,这背后都是安卓系统在默默“杀进程”的功劳。今天,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,揭开安卓系统“杀进程”的神秘面纱!

安卓系统:一个“杀进程”的高手

安卓系统,这个陪伴我们多年的小伙伴,其实是个“杀进程”的高手。不信?那就让我给你算一笔账。

安卓系统有六类进程:前台进程、可见进程、次要服务、后台进程、内容供应节点、空进程。当你的手机内存不足时,安卓系统就会根据一定的优先级逻辑,选择一些进程进行“杀掉”,以释放内存空间。

那么,安卓系统是如何判断哪些进程该“杀”呢?这就得提到一个叫做“Low memory killer”的家伙了。它就像一个“低内存杀手守护者”,当系统内存不足时,就会根据进程的优先级来决定哪些进程该被“杀掉”。

进程优先级:谁才是“杀进程”的罪魁祸首?

那么,哪些进程更容易被“杀”呢?这还得从进程的优先级说起。

进程的优先级分为两种:oomadj和进程类型。oomadj代表进程的优先级,数值越小,优先级越高;进程类型则分为前台进程、可见进程、次要服务、后台进程等,不同类型的进程优先级也不同。

一般来说,后台进程和内容供应节点的优先级较低,更容易被“杀”。而前台进程和可见进程的优先级较高,相对较难被“杀”。

那么,哪些应用更容易成为“杀进程”的受害者呢?答案是那些占用内存较大的应用,比如大型游戏、视频播放器等。

如何防止安卓系统“杀进程”?

既然知道了安卓系统“杀进程”的原因,那么如何防止它“杀进程”呢?

1. 优化应用:尽量使用内存占用较小的应用,避免安装占用内存较大的应用。

2. 合理使用内存:关闭不必要的后台应用,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型应用。

安卓系统需不需要“杀进程”?

其实,安卓系统并不需要我们手动去“杀进程”。在安卓系统里,进程和程序是两回事,程序可以一直保留在系统里,但是没有任何进程在后台运行,也不消耗任何系统资源。所有的程序保留在内存中,所有可以更快的启动回到它之前的状态。当内存用完了,系统会自动“杀掉”不用的任务。

安卓系统这样的设计不仅非常适合移动终端的需要,而且减少了系统崩溃的可能,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。

lmkd进程:安卓系统中的“低内存杀手守护者”

lmkd进程,全称“low memory killer demon”,翻译成中文就是“低内存杀手守护者”。它是一个合法的、守法的好杀手,并且是为了大家的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。

当CPU、IO、内存资源出现紧张的时候,lmkd进程会从所有进程中把一些不重要、不常用的进程“杀掉”,以释放资源,保证系统正常运行。

国产安卓系统如何管理“杀进程”

国产安卓系统,如小米MIUI、华为EMUI、魅族Flyme等,都有自己的“杀进程”策略。

以小米MIUI为例,它提供了自启动管理、通知栏设置、网络助手、神隐模式等功能,帮助用户管理后台应用,防止它们占用过多资源。

华为EMUI则提供了自启动管理、后台应用保护、通知管理等功能,帮助用户优化系统性能。

魅族Flyme提供了自启动管理、通知栏推送、省电管理等功能,帮助用户节省电量。

安卓系统“杀进程”是为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,释放内存空间。我们不需要手动去“杀进程”,系统会自动完成这项工作。当然,合理使用内存、优化应用等操作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手机,提高系统性能。